当前位置:

品牌 · 导读

共享单车彻底火起来了,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,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。毋庸置疑,摩拜与ofo牢牢占据着共享单车的第一阵营。而紧随二者其后的小鸣单车、骑呗单车、小蓝单车、优拜单车、哈罗单车等第二梯队的后来者在市场和风口的助推下,同样手握重金,可蛋糕就这么大,谁会笑到最后呢?



共享单车的出现方便了城市人的出行,摆脱了传统的公共自行车的种种弊端,深受用户好评。尤其一些品牌还内置了物联网 SIM 卡和 GPS 定位系统,通过 APP 可以查看整个城市的单车分布,已经注册的用户只要在地图上找到距离你最近的单车,扫描二维码开锁就可以骑走。同样,因为它们的便捷也深受资本圈的青睐。


共享单车江湖之争

2016年的共享单车以优拜完成过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,摩拜计划进驻新加坡,ofo完成C轮1亿美元融资终结。而在已经开始的2017年,当我们留意到街道上越来越多,甚至有些拥挤的单车时,我们已经可以意识到共享单车只会陷入更加激烈的竞争当中。

从市场格局上来看,目前共享单车主要有ofo、摩拜、小鸣、优拜、hellobike、骑呗六家进驻。而在以上六家之中,经过2016年长达半年的竞争,ofo和摩拜开始露面,成为白热化阶段最有实力的竞争者。根据数据显示,摩拜和ofo的APP使用率在周活跃渗透率上具有绝对优势,其中摩拜占据了将近一半的使用率,月活跃用户量已达512万人。


Ofo的排名则位居第二,占有率大致为四分之一,相当明显的“比上不足比下有余”。为了反攻摩拜,Ofo也开始脱离自己的基地校园,开始在社会上进行投放。不过,摩拜也以北大为切口开始进入学校。更有趣的是,在融资道路上,摩拜和Ofo也走在最前列。Ofo在2016年10月便完成了C轮融资,而摩拜在2017年1月份则完成了C+轮融资。两者都将其余停留在B轮甚至A轮的共享单车远远甩在身后。可以说,共享单车的两强争霸局面已经形成。用经济学者的话说就是“解决最后两公里的共享单车正在进行最后两公里的决战”。


最后两公里的决战谁能获得胜利?

在1月份C+融资完成后,摩拜单车曾经对Ofo开炮“Ofo去年(2016年)完成C轮融资1.3亿元,多轮累计融资额不到2亿美元,不到摩拜的一半。”摩拜说的或者是事实,但绝对不是事实的全部。因为摩拜在计算收入的时候,忽略了他的支出。

摩拜拥有自己的单车工厂,所有单车均是自研自产,并针对共享需求进行加固设计,在车锁设计上,摩拜一直采用难以破解的电子锁。因此摩拜单车的制造成本极高,达到3000元左右。扣除其余管理成本因素,按照骑行1次1元的价格。1辆摩拜单车需要骑行3000次才能收回成本。


按照1天骑行1次,1年365天的计算,需要8年的时间才能收回成本。但是即使其质量上乘,在不被损坏的情况下使用寿命也只有4到5年。按照目前社会上共享单车的破坏情况来看,这并不容易。若是按照4年的寿命,要完成3000次使用的目的,则4年内每辆摩拜单车每天至少要被使用两次。如果计算维修和管理成本则该数字将会更大。

再看Ofo,由于没有安装导航、单车进行采购、没有加固设计其成本只有300到400元。比摩拜单车成本足足低了十倍。但是也正是因为没有导航、加固这些设备,Ofo的使用率低,运营费用高,容易遭到破坏。


按照数据显示,2016年Ofo仅北京就有5000辆单车被人为破坏,成本损失达135万元。Ofo官方数据折损率为5%,可承受底线为6%。

为了抵消没有GPS的缺点,Ofo需要进行人力投放,将散落的Ofo自行车集中。据了解,仅在北京西二旗区域,ofo就雇佣了30多位单车搬运工,月薪5000多元,每月仅搬运工的工资支出就达15万元。

损耗率才是最大的敌人

1965年,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开始试验“公共自行车”,但是遗憾的是,由于损坏、偷盗等问题不断出现,最终迫使项目被叫停。这是最早的公共自行车例子。

2007年巴黎市政府重新启动该政策,虽然得到热烈响应,但是也付出极大代价。这项服务启动不到两个月,已有250-300辆自行车在巴黎不翼而飞。2007年7月至2009年2月间,“单车自由骑”活动已累计丢失自行车7800辆,被损毁的自行车数量更是高达11600辆。由于损耗严重,平均每辆自行车的经营成本达到2500欧元,远高于预期的1000欧元。


从这个数据中,我们可以得到一样事实,无论是摩拜还是Ofo,无论有GPS高质量,还是低成本使用方便,损耗率必将是共享单车未来的公敌。毕竟阿姆斯特丹和巴黎可以算是公认的“高素质”欧洲城市。

另外,一直以来我们都被誉为“自行车大国”,但是这一说法已经过时了。自行车整体市场的用户规模有限,因此这个市场上不需要太多平台,最多一两家。换句话说,单车共享这座山上容纳不了一群老虎,养活一头老虎大致是可以的。


标签:共享单车阅读次数:1018